产品中心
警惕未成年人落入“甜蜜”陷阱非法电子烟的真相必须知道!
来源:fun88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6-02 14:36:23
产品中心
当奶茶杯、可乐罐、暴力熊造型的电子烟在校园悄然流行,当西瓜、草莓口味烟雾成为未成年人的社交新宠,当许多家长将调味电子烟、上头电子烟误以为“水果糖”“时尚玩具”……孩子可能以为这只是酷炫,但成瘾、焦虑、健康风险的代价他们不懂,我们一定要懂。
5月27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召开了以电子烟监管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介绍自2021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依法纳入烟草专卖监督管理体系后,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的有力举措以及电子烟法治化规范化成效经验。其中,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特别是识别和调味电子烟、上头电子烟的内容,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
2021年,复旦大学相关调查报告显示,94.3%的未成年人听说过电子烟,4.5%的未成年人曾尝试使用电子烟。而且,看起来是糖果、闻起来像果汁的调味电子烟最受青睐。
但调味电子烟不是零食,而是披着“糖衣”的非法电子烟。用好玩好闻的“无害”假象让孩子和家长放下戒备,一步步落入“甜蜜”陷阱。
致瘾性物质更易使未成年人成瘾。未成年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成瘾性物质的敏感性比成年人更高。例如,他们很喜欢的清凉口味电子烟普遍添加了合成凉味剂,以掩盖吸味的刺激性和不愉快感,使用此类电子烟的未成年人表现出了更强的成瘾症状。
毒害物质危害健康。未成年人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呼吸系统尤为脆弱。非法电子烟广泛使用未经吸入安全性评估的添加剂,加热后可能会裂解产生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不仅如此,非法电子烟更易成为的载体,可能被不法分子加入合成素、依托咪酯、美托咪酯等已列管和未列管物质。碰了这些新精神活性物质就是坠入毒品深渊,对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死亡。
药物滥用风险加大。青春期接触成瘾的添加剂,不仅影响个体的注意力、学习、情绪波动和冲动控制,还会增加可卡因、类、甲基()等其他药物滥用的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非法电子烟烟油成分复杂、产品质量堪忧、安全风险隐患突出,而且包装设计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外形类似儿童玩具、新潮饮料,对心智未全的未成年人具有较强诱导性。特别是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迎合未成年人的猎奇心理,以各种口味的添加剂诱导其购买和吸食。
近年来,面对一直在变化的产品形态、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烟草专卖行政主任部门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网络和安全屏障,全力保障未成年人茁壮健康成长。
广西崇左市局联合凭祥海关缉私分局在广东某物流分拨中心对拦截件进行现场检查。
法律利剑出鞘。《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规定,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2022年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同年发布的《电子烟》国家标准规定,电子烟产品不应对未成年人产生诱导性,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这些都为加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监管,特别是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提供了法律和法规依据。
保持高压态势。烟草专卖行政主任部门主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重拳出击,先后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守护成长”专项行动、“奶茶杯”“可乐罐”等非法电子烟专项治理等,查源头、破网络、抓主犯,严厉打击涉电子烟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一年多来,全国共查处电子烟行政案件7615起,刑事案件2470起,查获非法电子烟产品2328万个,追究刑事责任2263人。
维护线下秩序。在全链条打击的基础上,各级烟草专卖局还在常态化监管、创新性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突出打击电子烟持证零售户销售调味电子烟、售卖草本雾化电子烟、售卖口含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引导电子烟持证零售户依法依规开展经营。连续五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7.3万人次,清理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售烟网点25000余个,自动售烟设备近千台,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案件1200余起,罚款合计300余万元。
封堵线上漏洞。国家局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联合多部门开展网售电子烟专项整治,及时处置互联网涉烟违法信息和销售行为,有力整顿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接触电子烟的机会。
烟草专卖行政主任部门深刻认识到,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对以未成年人为牟利对象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坚持发现就打、露头就打。
未成年人远离电子烟、尤其是非法电子烟的“花式诱惑”,离不开烟草专卖行政主任部门持续深入的监管,也离不开家庭、学校、零售店主和孩子自身的共同努力。
细节入手,识破伪装。部分未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非法生产企业为利所趋铤而走险,为非法电子烟披上“马甲”,助其登场入市。家长在教育孩子远离电子烟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辨别非国标电子烟。
例如,带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液异常浑浊,用专业的测试纸一测就露了马脚;全部用外文标注的“三无”产品,或有中文标注但生产日期标注在2022年10月1日以前;包装无“劝阻未成年人吸电子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电子烟”等警语标识,或未按要求的内容标注,或采用粘贴的方式标注;没有防止儿童启动和意外启动的保护功能……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判断电子烟真伪的唯一依据,还请留意正规电子烟生产企业发布的真假辨别法。
关注异常,耐心沟通。细心观察早发现早管控,留心孩子日常生活。若频繁清嗓子、零花钱莫名消失、手指出现焦油黄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情况,可能是吸食电子烟的信号。应避免粗暴指责或者惩罚,可通过科普视频、案例讲解帮孩子认清危害。同时,鼓励培养运动、艺术等健康的兴趣爱好,减少他们因好奇或攀比尝试电子烟的可能。
加强监督,主动举报。家长可按时进行检查孩子书包和零花钱使用情况,若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违法线举报。
不妨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普法公益短视频、“远离电子烟”主题班会或情景短剧、电子烟成分科学实验演示与互动问答等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通过沉浸式体验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以张贴标语、制作展板、组织讲座等方式,在校园内开展科普宣传,通过案例剖析、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自觉树立远离电子烟的思想;利用家长课堂等契机,开展面向家长的非法电子烟危害知识普及活动,家校共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健康观。
电子烟持证零售户在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上,不向未成年人销售包含电子烟在内的烟草制品。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认清本质。电子烟不是“潮玩”,而是一种新型烟草制品。警惕假借医疗器械名义的草本雾化电子烟或“酒吧精灵”等变异电子烟产品。
识别隐蔽交易。在社交、短视频、直播平台评论区,不法分子会以表情包暗示调味电子烟、上头电子烟等非法产品的销售,并通过后台私信等形式隐蔽发货。一定要注意此类情况。
及时求助。拒绝陌生人递来的“免费电子烟”或者不明电子设备,发现身边有同龄人购买和吸食电子烟请劝阻。若发现有人售卖非法电子烟,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拨打12313举报。遇到吸食后头晕、致幻的“上头电子烟”,立即报警。
从高压严打到长效治理,从校园净化到家庭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电子烟的每一环都至关重要。
家长多一分警惕,孩子少一分风险;社会多一份监督,未来多一份纯净。让我们共同行动,撑起未成年人保护的“一片蓝天”。
互动话题:若您发现身边有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和建议,共同守护下一代的健康!
下一篇:2025年3月17日成都市场H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矿工钢矿工钢销售企业供应报价